医学园区频频涌现 政府搭台社会资本唱戏的路是否走得通?

发表时间:2018-06-11 18:01作者:邓鹏卓

6月8日,坐落于上海西郊的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里迎来了首个和唯一一个公立医院,华山医院西院正式投入试运营。作为国家卫健委、上海市“委市共建”重大项目,华山西院立足大虹桥、辐射长三角。昨天,“上海市脑疾病中心”、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同时揭牌,未来,华山西院将在基于这两个中心的背景下,整合上海脑疾病基础与临床学科优势资源、加强全市脑疾病研究、培育国际“领跑”学科,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今年7月将开放部分科室门诊,门诊全部采用网上预约制,方便患者择时就医。



去年以来,政府规划建设医疗园区,引入社会资本办医以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的医学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样的园区建设有什么特点,社会资本是否“买账”?医疗人才供给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社会办医政策松绑,“园区模式”如何发挥集聚效应?


2017年以来,国家层面不遗余力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等中央政策不断,地方也纷纷跟进出台相关政策,社会办医迎来发展的春天。以民营医院为例,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据,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民营医院的数量为19139个,比上一年增加2332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六成以上。


社会办医在发展迅速的同时劣势也很明显,从整体的类型分布来看,医院占比还很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这也被认为是制约社会办医整体服务能力的因素之一。尽管目前社会办医市场份额有限,但从未来发展来看,无论是财政投入还是政策支持,都为社会办医预留了空间。


医疗健康产业持续增长,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专门的医疗产业园区。比如落户东莞的松山湖国际精准医学园、落地成都的绿叶生命科学产业园、落地西安的国际医学中心等。政府搭台、集中规划、资源共享、社会资本唱戏、力争政策突破成为这些园区的普遍特点。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正是在社会资本和政府投资的双向助力下,面向高端医疗服务需求而开展的“园区式”社会办医实践。在其2009年成立之初的战略规划中,“集约化”是重要发展理念之一。作为共享医疗模式的一种尝试,新虹桥在医技服务、公共配套资源和运营管理层面将实现集中共享。


“园区模式”近年来在医疗健康产业“遍地开花”,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集聚程度低和盈利模式不清晰的现状仍然普遍。在新虹桥中心的副总经理顾春华看来,园区式社会办医需要考虑学科发展的规划和医技产业链的共享,它能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以实现降低成本,这对于社会办医和公立医院都是重要的课题。


▵2017年率先完工的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医技楼


比如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内,只引进了华山医院西院唯一一家公立医疗机构。作为驱动新虹桥医学园区发挥集聚效应的引擎,率先建成的医技中心是集药品配送、病理检验、影像诊断、商务配套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它集中整合了多项医技服务,统一对接供应园区内各家医疗服务机构,使“医技共享”在整个园区得以实现。顾春华介绍,医技中心自2017年建设完工,其中一个临床检验中心、两个诊疗中心以及共享药房已经进入运营,还有影像中心以及若干个门诊将在装修后陆续开业。



破除身份歧视 非公医疗参与医联体能扮演什么角色?



位于医技中心三层的美视美景眼科中心是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引入的6家诊疗中心之一,作为一家国内民营眼科机构,它已经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喉鼻科医院视光联盟的成员单位。


此前曾对社会办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进行分析,尽管地方上有相关支持政策出台,但这种医联体模式至今仍不为多见,公立与非公之间的隔阂难以由政策或行政化解。今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和上海同康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成为三甲医院“联姻”社会办医的沪上首例。


2017年4月1日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项政策将给予医生更宽松的多点执业环境。比如执业医生只要选择一个执业地点作为主要执业地点,通过申请备案,就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其他地区进行多点执业,执业机构数量也不受限制。


对于全国260万执业医师来说,注册地点将直接被改为省级行政区划,且不需要医生们走任何审批流程。中国医生正式告别了以医疗机构为注册地点的时代。


新虹桥中心自规划之初也承担起上海医改推进多点执业试点的责任,园区内多个门诊都设有“名医工作室”。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是可能面临上海本地三甲医院的名医“几乎撬不动”的尴尬处境。


去年9月,医疗人才平台医途无忧在上海发布了一份多点执业意向问卷,参与者皆为上海各大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调研结果显示,约70%的医生认为多点执业的春天即将到来。已经有约56.23%的受访者已经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多点执业。但类似新虹桥医学中心这样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医疗机构口碑尚未建立的园区来说,吸引医生多点执业并不容易。




加强社会办医规范性 发挥医联体作用




根据今年三月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国家卫生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布的《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的民营医院的发展存在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布不均、城乡分布不均、城市分布不均。而对于这种民营医疗机构分布零散,在资源和建设水平上参差不齐的现状,跨界跨区域合作组建社会办医联体开始逐渐出现。


此次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内揭牌成立的长三角眼健康产业联盟便是社会办医联体的一次实践。此前,在上月举办的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就曾表示,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医联体。


在建设理念层面,长三角眼健康产业联盟的成员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的总裁陈智强谈到,联盟基于目前国内民营眼科机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希望通过联盟内优质医疗资源的流动,在加强区域内眼科机构和医生的执业规范上有所作为;同时与国内其他眼科联盟相比,由社会办医疗机构组建的眼健康联盟会更加注重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以及服务患者人群,实现从学科到产业之间的打通。“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在这种新型的实践模式下,还是能够推动整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的。”陈智强说。

来源:健康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首页          关于研究院          行业动态          专家团队          联系我们
研究院服务号
研究院订阅号
服务热线:400-8383-272  

联系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劳动社区前海科兴科学园8号楼1801、1802